“现在场上使用外语的球员数量已超过说中文的。”这是浙江广厦主帅王博在赛后发布会上幽默地指出的现实。随着2025-2026赛季CBA联赛计划将单节比赛时间缩减至10分钟,总比赛时长减少到40分钟,这一改革可能会给年轻球员的出场时间带来严重影响。
篮球评论员赵探长和张泽欣对此发出警告。他们认为,在允许外援每场比赛上场4节7人次的情况下,比赛时长的缩短将显著压缩轮换阵容。原本依赖10至12人轮换的球队,为了争取更好的成绩,极有可能减少到仅有8到9名球员,而这些名额中又被外援占据四个。
这并非夸大其词。据统计,当外援的上场人数放宽后,本土球员得分前20名中,仅剩林葳一人能够入围,其他球星的表现则大幅滑落。联赛中的某些球队,如广东、浙江、广厦和青岛,都是通过自我培养的球员逐步提升竞争力。然而,在新政策实施后,各队如果尝到了外援的甜头,可能不再愿意投入巨资于青训体系。青训投资的占比已经从顶级球队的15%降至6%,这一趋势或将加剧。
地方青训以“以赛代练”为模式,导致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数据显示,某U17球员在三年内参加了212场比赛,结果导致了严重的半月板磨损,甚至达到了三级。这种透支年轻球员的做法正在不断侵蚀中国篮球的未来。
展开全文
新赛季,每支球队将配置4名外援,而比赛仅持续40分钟。实力强劲的球队可以集中资源签下两名顶级外援,让他们在比赛中出场30多分钟,从而确保球队的竞争力。这两个超级外援能够打满前三节,甚至有一个可能全场参与,CBA再次回归外援主导的局面。
某北方球队顶薪中锋的表现,在引入归化球员后平均数据暴跌至6分3篮板,防守效率值低至-17.3,生动展现了本土球员在外援竞争下的窘境。中国篮协新任主席郭振明直接指出,目前的状态是中国篮球“自娱自乐、闭门造车”,这使得在连续两届奥运会缺席后,我们急需改革突破。
此次改革设计旨在通过缩短比赛时间,使CBA的节奏更接近国际大赛,以帮助国手适应国际比赛的强度和时长分配。但这种折衷的做法引起批评,认为为了国家队的12位球员,整个联赛都需做出妥协,这在全球各大联盟中几乎不可见。
CBA联赛的困境在2024-2025赛季已暴露无遗。一方面,国企背景的山西队豪掷千万美元签约10名外援,而另一方面,民营球队如江苏、四川却只能更换月薪不足2万美元的低价外援,这种两极分化正导致联赛生态严重失衡,新政策也可能进一步扩大俱乐部间的差距,使得民营俱乐部无法参与军备竞赛。
更为棘手的是裁判体系滞后。国内联赛“人情哨”频繁,导致球员在国际赛场频繁犯规,这揭示了存在裁判员国际化培训的短缺。面对新的政策,年轻球员压力倍增。例如,广东队的17岁后卫张峻豪因连续失误而饱受网络谴责,最终精神状态受到影响。
辽宁队主教练杨鸣建议:“俱乐部应该给年轻球员配备心理医生,这对他们比体能教练更为重要。”然而在新环保政策下,年轻球员不仅要面对高强度职业比赛的竞争,还要承受来自外援挤压所带来的上场时间不确定性。这种双重压力可能超出一些年轻球员的心理承载能力,影响其长远发展。
CBA的改革参考了日本B联赛的经验,后者计划在2026-27赛季允许每队注册3名外援及1名归化球员,并且归化不计入外援名额。这种“先行试点,择优选用”的模式,旨在借鉴菲律宾的双归化战术成功案例。然而,日本和菲律宾的篮球体系相较于中国有着更加完善的校园篮球和青训体系作为支撑,而中国在这些方面仍然存在明显不足。因此,面对当前的挑战,CBA的未来亟待深思与调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2 西班牙世界杯|2011年女排世界杯|石家庄舒春世界杯温馨观赛屋|sjzshuch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